读书笔记-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

读书笔记-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(一刷)

"曾国藩之于后人最大的意义是,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,一个中人,通过陶冶变化,可以成为超人. 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,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,见识可以高明十倍,心胸可以扩展十倍,气质可以纯净十倍. 愚钝之人,通过自我磨砺,也可以看得透,立得定,说得出,办得来. 浮嚣之人,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净. 偏执之人,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,不矜不伐." ———《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》

给别人留足情面

曾国藩年轻时候在官场行事雷厉风行,表现出一种众人皆浊我独醒的风格,得罪了不少人. 在湖南组建、操练湘军时,虽然他自己一不为名二不为利,只想为国家分忧,但这种过于直接的处事态度触犯了当时官场的潜规则. 他在长沙自己的公馆里设立审案局,直接管理各府州县的民事案件,将社会治安权收归到自己名下,虽然这使得周边的治安大幅提升,但审案本就是收入和人情,曾国藩一人把整个审案的流程在自己这里完成了闭环,惹恼了全省官员. 有能力,想出成绩别人都可以理解,但是把别人踩的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,把自己的突出建立在和别人的对比之上,这种做法难以长久. 得给别人留面子.

挫折带来的成长

曾国藩在长沙练湘军,因为性格激进得罪了全湖南的官员,受了不少的委屈,但他这一次选择了忍气吞声,选择了离开长沙前往衡阳独自面对各种困难,在克服了诸多的困难之后,他治下的湘军在平复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十战十捷,以少胜多. 咸丰皇帝因此授予曾国藩在湖南除巡抚一人之外,皆有权调遣. 这次经历给了曾国藩印象极深的自我教育,强化了他愈挫愈勇、百折不挠的性格. 对于有志者来说,挫折和屈辱就是最大的动力,打击是最好的帮助,咬紧牙关,把这些经历活生生吞下,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. 真正想做成大事的人,应该为能拥有艰苦的经历而感到兴奋,应该享受所有的挫折与不顺,只有这些经历才能让人成长的更强大.

静下心的重要性

曾国藩在被咸丰皇帝罢免军权之后,在家中眼看着自己创办的湘军连战连捷,自己当初的部下们都开始飞黄腾达,而他自己作为这一切的创始人,官职却依旧停留在区区的在籍侍郎,起初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,经常对家人都大发脾气,出演粗鄙. 后来曾国藩在家中阅读老庄经典,慢慢的开始能够静下心来,也开始回想自己在京城做官以及后来创办湘军的诸多细节,发现除了别人的种种问题之外,自己的个性、脾气、气质和风格上的缺陷也是重要的原因. 回想自己以前的为人处世,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,自以为自高人卑,因此锋芒毕露,说话太冲办事太值,和别人说话未有一点商量的态度,引起他人的反感. 静下心来的曾国藩认识到,行事过于方刚着,表面上似乎是强者,实际上却是弱者;真正的强者,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.

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,那些我们所看不起的虚伪、麻木、圆滑、机诈,正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,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,圆滑软柔,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,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,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,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. 经过两年在家的精心思考,曾国藩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再次出山领兵时,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,对别人和部下不再一味从严,而是宽严相济. 这一系列的变化,和曾国藩本人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密不可分.

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”

笨拙有笨拙的好处,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,因此比别人更须心. 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,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. “拙”看起来慢,其实却是最快,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,不留遗弊. “笨”到了极致就是“聪明”,“拙”到了极点就成了“巧”. 他并不比今天我们大部分聪明,他只是比别人更吃亏,更扎实,更能鞭策自己.

每遇到一件事,曾国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,反复琢磨。仔细分析. 而正反两个方面,他也要进行细分,把正面再分成两面,分析它的正反. 同理,负面也自有其正反. 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个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,这样分析下去,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的分外透彻.

0%